用户∶  密码∶    · 立即注册 · 取回密码
logo
logo

总会快报

肩负重任助推地方发展 勇于担当彰显学校形象

肩负重任助推地方发展 勇于担当彰显学校形象 ——记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宜昌市科技副市长张文学 本网讯 2012年12月,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我校副校长张文学同志任宜昌市人民政府科技副市长。

肩负重任助推地方发展 勇于担当彰显学校形象

——记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宜昌市科技副市长张文学

本网讯 2012年12月,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我校副校长张文学同志任宜昌市人民政府科技副市长。在宜昌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始终把责任与担当,奉献与进取扛在肩上,尽心尽力地履行了工作职责,为宜昌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武汉工程大学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树立了务实与担当的良好形象,他是我校外派干部中的优秀代表。

主动适应,扎根地方投身实践

对于一名新任地方干部而言,“适应”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融入新的团队,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张文学同志紧盯学习、锻炼、提高这一目标,努力转变角色,增强主人翁意识;工作中谦虚谨慎,不断总结,自觉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工作方法,较快适应了宜昌的工作生活环境,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转变。他主动向同事学习,向领导请教,从工作程序、处理问题的方法、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学习,汲取工作经验和方法;主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把学习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作为重点,问计于民,不断提升创新思维和工作水平。为了全身心地服务宜昌,任职期间,他没有担任学校的具体工作,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两年多没有休假,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为了不耽误工作,四分之一的双休日都没回武汉休息,即使双休日回汉,也按时赶回宜昌上班,任何时候他都是以工作为重,尽心尽力完成宜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他服务于工作大局,尊重和服从工作安排,补位参加各类会议、接待和调研累计达80余次,工作中积极参与,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努力与分管部门同事融为一体,营造了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

真抓实干,创新举措助力发展

多年的高校工作实践,使他深知,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内驱动力,没有创新就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他立足岗位,积极学习,注重调研,善于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中汲取营养,着重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谋划部署,加强督办检查,确保了科技工作省级考核责任目标全面完成和宜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兄弟市州的先进经验,为宜昌科技创新发展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他先后率队赴北京、深圳、西安、武汉等10余地学习考察,报送的《宜昌市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建议》、《宜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调研与思考》等7份调研报告,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建设宜昌科教城和新建宜昌科技馆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写进2015年宜昌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在《三峡瞭望》上公开发表文章2篇,完成2013、2014年宜昌市专题调研课题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为顺利开展工作争取到了有力支持。督促制定了《宜昌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宜昌市科技奖励评审标准》等规章制度,组织起草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 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扶植政策,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他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每年主持制定宜昌市科技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方案,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年召开两次宜昌市科技局长座谈会。深入基层、企业调研近200次,检查政策执行落实情况,为基层科技工作和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到各县市区、市科技局和宜昌高新区专题调研、专题办公20余次,就推进目标任务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高新区争先进位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办。

聚焦科技,谋求突破实现跨越

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任劳任怨的辛勤劳作和付出,不间断的谋求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全心全意服务宜昌发展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张文学同志在宜昌工作期间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带领下,宜昌市科技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绩,展现了较高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宜昌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和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张文学同志个人被授予“2013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向上争取屡创佳绩。2013、2014年宜昌分别争取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项、1.41亿元和215项、1.08亿元,居市州第一。宜昌市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试点示范,宜昌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清华科技园宜昌分园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励是宜昌为第一完成单位八年来的首次突破,同时,2013、2014年分别有29项、31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获奖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市州第一。成功争取“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在宜昌设立,这是中国科协在湖北市州设立的首个“海智计划”工作基地。

创新体系日臻完善。他注重创新载体建设,积极谋划,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集科技信息交流、产学研合作和科学技术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创新平台,新增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5家、10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历时近两年,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编制完成《宜昌区域创新体系规划》,为宜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战略引领。他充分运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做好市校、企校合作,积极推动宜昌市与清华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16所高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宜昌企业与高校、科研院签订合作协议134项,解决技术难点688个,采用新技术660项,申请专利708项,开发新产品609项。推动市科协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4所高校签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推动产学研无缝对接。他组织遴选128家企业纳入宜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2013、2014年分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3家、60家,总数达228家,在以前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87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

各项工作高效落实。他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完成三峡专利事务所脱钩改制和宜昌微生物研究所移交工作,显示了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妥善应对秭归M4.2级和M4.5级有感地震,宜昌市地震局被评为“2014年度湖北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在他的推动下,宜昌市知识产权硕果累累,2013、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达6452件、727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83件、2258件,发明专利授权243件、277件,多项指标完成情况位居市州第一。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1家。组织编制产业扶贫发展规划,3次到土城乡和三涧溪村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水、电、路和产业扶贫等工作。他多次上门召开专题办公会,所联系的三峡制药等5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主动率领市直相关部门到夷陵区、五峰县,就市领导包案处理的2个信访件进行现场督办落实。重视宣传工作,建立信息宣传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在《三峡日报》刊发科技创新专版20期,指导编发科技工作简报34期,向湖北省科技厅、宜昌市政府、宜昌科技网站投发各类信息800余条,宜昌市科技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科技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树立形象,助推学校快速发展

张文学同志时刻不忘组织的信任和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全身心融入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无怨无悔地谱写着宜昌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篇章,带领宜昌市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武汉工程大学外派干部,在宜昌市工作期间的优异表现,代表了学校干部形象,提升了学校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的知名度和形象,推动了学校与宜昌市在产学研方面的全方位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积极促进学校与宜昌市人民政府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6月20日,学校与宜昌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推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人才和科技信息库、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学校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大力推动学校与兴发集团等单位共建了湖北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2013年8月29日,学校与兴发集团签订共建协议。该研究院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共同研究开发磷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解决磷化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难题,汇聚培养精细磷化工领域优秀人才,为湖北乃至全国磷化工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积极为学校教授、博士与宜昌企业对接牵线搭桥,为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搭建平台。在他的推进下,学校与湖北中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横向科研项目5项;与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横向科研项目1项;与湖北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横向科研项目1项。目前,还有十余项科研项目意向在洽谈中。

高度重视学校“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积极为学校与宜昌市企业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努力促成学校与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宝加利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根据宜昌市委提供材料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