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 立即注册 · 取回密码
logo
logo

校友事迹

逆境求生存 改制创新业

——记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绍金 路长,没有跋涉者的腿长;山高,没有登山人的脚高。

——记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绍金

路长,没有跋涉者的腿长;山高,没有登山人的脚高。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不气妥,运用胆识+智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李 绍 金

李绍金,男,出生于1956年12月,湖北黄陂人。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分配到湖北省鄂西化工厂工作,先后担任过生产调度室调度员、技术员、车间主任、支部书记、生产技术处副处长、生产副厂长。现任职务: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1982年元月,刚从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毕业的李绍金同志被分配到湖北省鄂西化工厂工作,作为一名无机化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分配到化工企业工作可谓是专业对口,但这个厂却是一个七十年代初建成投产的老厂,装置规模不大、工艺水平落后、而且地处偏僻山沟。然而,李绍金同志凭着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对化工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在这个老化工企业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由一名普通的生产调度员逐步成长为企业党政一把手,他所在的厂子也由一个年产总氨五万吨,产品单一,效益低、消耗高的落后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年产总氨十二万吨,产品结构合理,设备先进、工艺优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企业改制后,李绍金同志利用灵活的机制优势,科学管理,创新经营,使企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成为当地纳税大户,李绍金同志也多次受到省、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受命于危难之时

“七五—九五”期间,湖北省鄂西化工厂因为连续上项目、搞建设,共贷款15000万元,结果巨大的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企业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每个月光付银行利息就得200多万元,加之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连续几年亏损,生产经营极其艰难。 1996年10月,鄂西化工厂由于一直亏损,流动资金缺乏,无钱买生产原料而停产。就在停产的困难时期,李绍金接任鄂西化工厂厂长,可以说李绍金受命于危难之时。

当时,李绍金的家人和朋友曾劝他,在这个越来越不景气的国有企业当厂长,还不如调到一个有前途,效益好的企业寻求发展。李绍金却不这样想,他对鄂化冲出困境抱有很大的希望,鄂化是湖北省唯一生产浓硝酸、硝酸铵、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厂家,把鄂化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是他的梦想。

但市场是无情的,它导致了梦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

1996年底,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化肥市场严重疲软的影响,鄂化生产经营更是举步维艰,到1998年亏损达2000多万元。1999年元月,资不抵债的鄂化终因流动资金枯竭被迫再次停产。

眼看着偌大一个工厂像搁浅的巨轮一样寂静的停在那里,望着几千名因企业停产,生活没有着落而悲观失望的职工,李绍金心如刀绞。企业停产了,李绍金凭着他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他可以一走了之,找一个同类型的化工企业照样可以施展他的才华,实现他的梦想。可他放不下为之工作和奋斗了十几年的鄂化,放不下鄂化的近万名职工家属,为了全厂职工家属的生存,为了当初搞好鄂化、发展鄂化的梦想,他毅然踏上了争取资金恢复生产的艰难之路。

经过半年多无数次的奔波与求助,1999年7月底,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省经贸委、省石化行业办及省工商银行的支持和帮助下,鄂化争取到3000万元封闭贷款。

经过半个月的设备检修,8月15日停产七个月之久的鄂化重新恢复了生产。企业恢复生产后,李绍金同志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方面抓安全稳定生产,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通过严格工艺、安全、劳动纪律,稳定生产,提高产量;通过对生产一线签定经济承包书,将干部员工的收入与产量、与贡献、与责任挂钩,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李绍金同志的严格管理下,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好转,当年实现扭亏增盈。

1999年底企业生产经营刚刚取得好转,就在鄂化干部、职工有点欣喜的时候,李绍金未雨绸缪,敏锐地感到以重油为主要原料的化肥企业将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局面,重油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将会不堪重负,有可能重新陷入困境。他审时度势,果断做出了原材料路线“油改煤”的重大决策。12月底李绍金争取到省经贸委234万元技改贴息资金,又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动工增建了两台煤气炉,2000年一季度新煤气炉相继竣工投产,鄂化合成氨生产系统由原来的油煤三机改为一油两煤三机生产。虽然重油价格一路飙升,但鄂化由于先行一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主动。5月份,通过预测市场走势,李绍金提出再建一套煤气炉和压缩机,全部转为煤头生产。但企业刚刚走上正轨,花大量的资金搞建设会不会重蹈复撤,一些干部职工有些顾虑。为此,李绍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他指出:重油价格不断上涨,开一台油炉比开煤炉每月增加成本100多万元,鄂化只有不断挖掘内部潜力,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之路才能彻底走出困境。在他的耐心说服下,扩建一炉一机的技改方案得到了大家的共识,2000年8月技改工程进入施工阶段。2000年11月,由于重油价格上涨到企业难以承受的程度,全国以重油为原料的氮肥厂严重亏损相继被迫停产,而此时,鄂化已全部停止油制氨工艺,达到了煤头三机生产的能力。

原材料“油改煤”,一年为厂里降低成本1300余万元,使鄂化从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被动局面中闯了出来,鄂化职工从企业在逆境中求得生存的现实中感受到了李绍金敏锐的市场经济头脑和智慧。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李绍金同志结合企业实际,实施了十多项技改项目:通过对浓硝酸系统进行工艺改造,采用了全国首创的精馏工艺,使浓硝产品由原来的年产不足3万吨提高到年产5万吨; 2001年4月,在甲醛产品开始畅销之时,扩建甲醛装置的生产能力,使甲醛的年生产能力由1.5万吨达到5万吨;2002年,完成了NHD脱碳技改工程,解决了影响总氨产量的关键问题,使合成脱碳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顺利完成了合成塔系统技术改造,新建了一套煤造气吹风气回收装置;各技改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生产逐步达到了高产、低耗的目标,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李绍金同志严格管理,结合实际搞技改的经营策略,使企业摆脱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逢时改制求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一天天好起来,但企业负债沉重,还债压力大;部分生产装置、设备老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路,李绍金同志认为从根本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改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2003年4月李绍金同志开始着手进行改制。在历时7个月的改制工作中,李绍金同志把维护职工利益,紧紧依靠广大职工作为改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改制前,改制预案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反复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改制中,对职工最为关心的安置费,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就高不就低;对内退职工生活费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增加;为全体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为困难职工办理社会低保;在定岗定员上按照平稳过度的原则,尽量让更多的职工上岗等。由于政策落实到位,改制方案职工满意,2003年10月,李绍金同志为主要发起人,职工自愿入股,创立了湖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收购了鄂西化工厂经营性资产和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债务。公司改制取得圆满成功。

公司成立后,李绍金同志考虑到:虽然机制变了,但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人也还是原来的人,企业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员工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尽快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李绍金同志把“制度化建设”作为公司走上规范、科学管理的“突破口”。两年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共制定和完善了200多项管理标准和制度,从安全、生产、质量、消耗、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使公司各项工作都按照制度的标准和要求规范运行。

在人事管理上,对干部实行月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实行年终考评,优秀奖励,末位淘汰;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年终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评聘企业内部优秀技术人才,实行岗位技术津贴。

在分配制度上,彻底打破了企业沿袭几十年的八级工资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员工收入与岗位、职能、贡献挂钩,岗变薪变。

在生产上,由于企业前身于60年代建成,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还得依靠技术进步。结合公司刚改制,没有太多的资金搞发展的实际,李绍金同志提出了“先做强后做大”的发展思路。他本着解决制约生产瓶颈、节能降耗、进一步优化完善系统装置、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共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饱和热水塔改造、新型复混肥装置改造等二十个技改项目,并且均做到“启动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各技改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生产系统更趋于安全稳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特别是2004年完成的3000KW和6000KW发电机组恢复技改项目,是对企业闲置了十多年的老设备和旧装置进行更新改造,一方面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电力紧张,生产系统无法满量生产的矛盾,使公司在煤、电供应十分紧张的局势下,仍超额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2005年3月实施的三万吨稀硝酸技改项目,于2006年元月18日投产,该项目对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初公司主要原材料白煤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致使公司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面对这一现状,李绍金再次果断决策,提出了改扩建煤造气系统,上一套年产20万吨的型煤生产装置的技改方案。3月份项目破土动工,5月份安装设备,8月18日竣工投产。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公司白煤采购艰难,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而且再一次证明了李绍金同志的胆识和魄力,公司从困境中走出,干部员工信心倍增。

2005年5月,李绍金同志大胆实践,又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扩张的新路子:公司以1920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安徽原蒙城县化肥厂,成立了蒙城金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蒙城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目前生产经营正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

企业改制后,李绍金同志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真心实意维护员工利益,在公司经济还不是很宽松的情况下,仍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为员工修缮住房,维修道路,修建休闲广场,添置各种健身器材;为员工进行健康普查、为女工进行专项妇科检查;装修主要生产控制室,为管理技术岗位配备了电脑、空调等;公司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围绕创建和谐金源,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开展有益活动,举办员工大型健身操表演赛、员工运动会、员工排球、羽毛球比赛;公司成立两年来,随着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员工收入逐年递增,改制前2003年,人均月工资为690元;改制后2004年人均月工资为940元,人均增长30%,2005年人均月工资达1060元,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5%。

2005年11月12日,湖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坚卫同志来到金源公司视察时,对李绍金同志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功改制,员工思想稳定,工作热情高涨,生产经营不断刷新历史新纪录的良好局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襄樊市委、市政府也对李绍金同志在没有让市政府出一分钱的情况下,平稳改制,改制后企业发展迅速,为繁荣襄樊市工业经济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公司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民营企业”、被襄樊市人民政府授予 “企业五十强”;李绍金同志也先后被授予:“襄樊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被评选为“2006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民营企业家”、“襄樊市享受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当选为“襄樊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襄樊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被宜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并获得天籁轿车的特殊奖励。

大江有尽头,事业无止境。李绍金同志凭着对化工事业无限的热爱和追求,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企业,他以 “为企业增效,为职工增收,为股民增利,为国家增税”为已任,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书写着自己绚丽无悔的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