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 立即注册 · 取回密码
logo
logo

校友事迹

疾风劲草写人生

——记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振范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记北京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振范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丁振范

丁振范,男,汉族,1966年10月30日出生,原籍湖北省仙桃市,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机械系矿业机械专业,1990年12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7月至2005年9月历任燕化建筑工程公司团委书记、副经理兼党委副书记、经委书记、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2005年8月至今,燕化天钲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

2006年8月的一天,微风徐徐,艳阳高照。朵朵白云舒缓而飘逸地越过猫耳山的上空。燕化天钲公司的办公大楼里宁静而繁忙。人们和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然而,董事长、总经理丁振范的内心却荡漾着层层涟漪。一年前的今天,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奋斗史的燕化建筑工程公司,随着董事会选举的一锤定音,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然而,燕化天钲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更意味着这位已近中年的董事长,将挑起决定公司发展命运的重担。丁振范在追昔抚今 ,思考未来。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改制后的燕化天钲公司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严重亏损到盈利1300多万元,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原因,只有领略了疾风劲草人生经历的董事长,才能诠释其中的道理。

播种生命的春之声

“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沿着陡峭的山路,不畏劳苦,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对于马克思的至理名言,丁振范既是虔诚的信奉者,又是勇敢的实践者。

有人说,成功带有偶然性。其实,成功是人生充分准备和长期积淀后演绎的一段华美乐章。

出生在鄂西北贫困家庭的他,在学生时代就有非凡的抱负。父辈们的艰辛并不能改变生活拮据的窘况;世代耕作于田间的农民也没能摆脱贫穷的困扰;这些,在他年轻的生命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立志读书,报效国家和家乡父老的夙愿,深深地根植于心灵。他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亲身体验,而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苦读,让他刻骨铭心。当年高考,他以高分的成绩,进入湖北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年仅20岁就取得学士学位;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人生之旅。

音乐的本质是语言,生命的本质是精神。丁振范要用勤奋奏响高亢的旋律,体现生命的价值。丁振范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在处理完工作、生产等事务之余,他自我加压,潜心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经过两年多的辛勤耕耘,终于攻读完中国人民大学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高级工程师的专业职称。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抹上一笔浓浓的色彩。

傲霜斗雪的冬之吟

有人慨叹,民营企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城头常换大王旗。的确如此,不少民营企业诞生之初,便雄心勃勃地产生了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创业冲动;也有不少“明星”企业信誓旦旦地力闯国门,但没几年便纷纷落马。这是为什么? 在丁振范看来,原因很多,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军人物不能面对实际,脚踏实地,强化自我,超越自我。

在困境中把握自我,坚定目标,就是一种超越。2005年,燕化建筑工程公司改制分流如火如荼。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形成的资产质量不高,企业出现巨额潜亏,老弱病残等富余人员需要安置,这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员工的心头笼罩了一层阴影。人们面对企业脱离母体,失去了国有企业的“优势”,企业独立经营的经验比较少,市场打拼的实力十分微弱的实际而犹豫、徘徊。有的干部职工失落、埋怨、迷茫和担忧,纷纷要求调离。

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形势,排忧解难于运筹帷幄之中,是成熟企业家的风范。丁振范在此关头,镇定自若,力挽狂澜。从组织人员调查研究抓起,把握员工真实的思想脉搏,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解疑释惑;不仅讲清形势,而且分析公司现状和前景。他指出30多年来,在燕山石化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筑公司从单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成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的综合性施工企业。为改制企业留下了搏击市场的无价之宝。改制后,燕山石化公司不仅为建筑公司卸掉潜亏包袱,而且收留富余人员,大大地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思维的习惯定势,是影响很多人裹足不前的根本原因。要打破思维习惯定势,最主要的是不断否定自己。丁振范在一次公司骨干人员大会上说:“企业不理想的经营结果,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多年来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所形成。如今,燕山石化公司承担了巨额潜亏,收留了富余人员,使我们得以轻装前进,我们决不能裹足不前,抱残守缺。不能守着一级企业的金饭碗,靠人施舍过日子。如果不改制,不拼出一片新天地,企业必将走向穷途末路。”为帅者,胸中百万兵,为将者,铁骨铮铮。手下士兵定会斗志昂扬,信心倍增。形势讲清,道理讲明,大家振作了精神,实现了平稳过渡,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天钲公司朝向目标彼岸,扬帆启程。

在发展中保持清醒,克服行为惯性,更是一种超越。公司改制顺利完成,仅是一本巨著的开篇。丁振范要书写的是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也许实现这个愿望,需要很多年,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以大手笔,搭起了巨著的架构,于是,他针对管理弊端,大刀阔斧地进行内部改革。企业开始了全新的嬗变。

改革第一波:改革组织形式,理顺管理层次。建立起以天钲公司为母公司,以项目部为核心层、专业单位为紧密层、挂靠单位为松散层管理体制;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项目部为主体,专业单位为依托的管理格局。并且科学配置资源。建立了内部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租赁市场、供应市场、资金市场。

改革第二波:再造管理流程,堵塞管理漏洞。2005年下半年,围绕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流程再造拉开了序幕。前些年,项目经理部都有一定的财务自主权,存在着随意支出、私设小金库等管理恶习,致使公司效益暗中流失。为了堵漏除弊,丁振范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果断地收回了项目经理部的财务,实现公司财务一级管理体制。 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工程对外结算流程、劳务分包结算流程、合同控制管理流程、物资采购“六比”程序等管理流程,便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新的管理流程环环相扣、程序清晰、阳光透明。

如果说,以前的内部改革是平稳推进,那末,这一次改革,由于涉及到人们的行为惯性和利益,其力度之大,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在流程运转中,管理人员若是违规操作,必须付出代价。曾有三个项目经理因管理失当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丁振范就按责任追究制度,分别对其降职处理,并给予经济处罚,其中一位项目经理赔付了19000元的经济损失。

改制后,天钲公司推行了双向选择、岗位竞聘。一些人落聘后,便托门子、找路子、递条子,都被丁振范一一给予回绝。天钲公司还按着管理扁平化、职责下沉的要求,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强度整合。20多个项目部减掉一半,机关部门精简1/3,机关人员由原来120人缩减到70多人,中层干部也由120多人精简到80多人。一些人丢了乌纱帽,思想想不通,一次次找到丁振范,托人说情,丁振范坚持原则,顶住了歪风,机构整合得以顺利实施。“能者上、平者让”,“无功就是过”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人本文化的布道者

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以文化人”。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丁振范大力推进以文“化道”的文化战略,以此建立内在链接,使员工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经营之道相吻合。

早在2003年任专职党委书记期间,丁振范就十分重视公司的文化建设。他多次强调,要深刻转变观念,思想就是利润,思想力就意味着增长。他不断布道,就像传教士一样不厌其烦地传输自己的价值观,宣传、灌输企业的理念。

为了建立天钲公司的人本企业文化,丁振范在中层干部培训班上亲自授课,宣传自己的经营价值观;责成政工部门制作印刷公司文化手册、企业标识、宣传画册;编辑11条经营理念、14条形象用语;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并把文化理念体现在工地的文明施工之中。他不断强化宣传氛围,宣传公司文化,就是为了让广大员认同工企业的目标和价值。

丁振范坚信:以人为本,以诚为大,则能使众同归。这是天钲公司凝聚力的所在。文化认同和道德归属,验证了“利益留人朝夕有变,情感留人天长地久”的真谛。目前,公司骨干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有的离开公司的员工又回来了,并担任了副总经理。说是在别处找不到天钲公司的感觉。

“天钲文化”正是以诚挚爱心和恢宏大气,衍生“平等、尊重、和谐、关怀”的人性化管理;衍生出“朴实、周到、真诚、自然”的人性化服务。人们坚信,尽管“天钲文化”还要经过“化魂”、“化气”“化行”、“化制”的漫长之路,但她一定会演奏出雄浑悠长的天籁之音。

走向未来的开拓者

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都具有超常的灵性、非凡的悟性与远见卓识。

在丁振范看来,天钲公司具有改制政策之天时,区域优势之地利,社会资源之人和的优势;他更看到的是企业自身存在的融资能力偏弱,业务领域狭窄,主业不精不强,技术相对落后,盈利能力低下的劣势。他从中悟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对行业前景和市场拓展有了比较准确地分析和判断。

在确立效益目标、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三个“定位”的同时,他要逐步落实“立足燕山石化,依托中国石化,面向北京,辐射全国”的市场战略,搏一搏国内诺大建筑市场的风涛。如今,天钲公司在承建燕化集资建房工程的同时,组织了一支支生力军开始承揽北京东方化工厂的搬迁工程,中石化十三陵培训中心工程和承建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工程。2007年,天钲公司将进军天津,去开拓那里的乙烯建设工程,不断展示天钲公司的风采。

百代基业手中起,万里路程足下行。经过疾风劲草的磨练,丁振范会愈加坚强;经过市场风云的砥砺,天钲将走向辉煌。公司员工也带着光荣与梦想,发出了来自心底的呼喊: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