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唐有运
做事先做人,人生一世要谨记:忍让,但不可软弱;内圆,但须外方;诚实,但不要太老实;高明,但不可太精明;做事不可功败垂成;处世须防过犹不及。
——唐有运
唐有运,男,1963年4月出生,湖北孝南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1982年8月至1991年1月在广水市化肥厂工作,历任技术员、生产技术股长、副厂长等职务;1991年1月至今在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工作,历任酸肥工程部副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务,1998年1月起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全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
1991年1月,唐有运从广水化肥厂调到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工作,首先是任矿肥结合工程指挥部酸肥工程部副主任,负责矿肥结合三大主体装置(28万吨/年硫酸、9.3万吨/年磷酸和18万吨/年磷铵)工艺技术引进的招、评标工作。他和其他同志一起,严把技术质量关,从美国、法国、瑞典等国引进了代表世界八十年代装备水平的工艺技术,质优价廉,为项目投资节约了大量外汇。
在配合设计单位落实三大主体装置、相应辅助装置及公用工程的初步设计过程中,他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提供的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具体实际反复计算对比,对设计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案,经指挥部、总承包单位与设计单位综合权衡与比较,他的优化方案被采纳,从而避免了因SL1路总图布置、磷酸及磷铵工序装置能力匹配、硫酸原料流程选定等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造成的工程投资浪费,为项目建设节资370万元人民币。
1994年原大悟化肥厂行政划归黄麦岭磷化工集团公司管辖,他负责组织完成了该厂合成氨“四改六”填平补齐及化工部推广应用项目——小氮肥“两煤改一煤”和“两水闭路循环”的技术改造,仅“两煤改一煤”技改的成功应用,就使该厂年节约标煤1.1万吨,“两水闭路循环”的技术改造使吨合成氨用水减少100m3以上,两项技改年创效益400万元。
黄麦岭新系统试生产期间,唐有运同志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奔走于各生产工序之间,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设计、安装、设备及生产工艺控制等大小技术问题数百个,为项目建成后迅速转入正常生产创造了条件。
他不仅亲自抓技改,而且亲自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成效显著。1997年,他负责组织开展采用硫酸和磷酸生产废水中和沉降处理选矿尾矿废水攻关工作,成功实现了以废治废、达标排放的目标,否决了用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作沉降剂的设计方案,节约治污成本260万元/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该项目经专家评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孝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湖北省科技成果证书。
1996年,为适应黄麦岭选矿生产的实际需要,他负责组建了选矿药剂厂,进行新型捕收剂的开发试验和应用,于同年9月成功研制出新型的捕收剂H969,其成本只相当于原设计的湖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Ps—5的三分之一,而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还明显优于Ps—5。随着生产的顺利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他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一年的开发研究和工业试验,成功完成了常温捕收剂Hc的研发和应用,彻底解决了选矿对蒸汽的依赖。Hc与Ps—5相比,年可节约选矿成本650万元。该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成果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解决因提高磷铵生产能力导致的磷酸供应不足问题,唐有运同志提出了“利用稀磷酸代替浓磷酸洗涤磷铵尾气提高磷铵开车率”的技改方案,经过4个月精心设计改造与生产试验,浓磷酸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磷铵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相比提高20%以上,磷铵月平均产量在1.8万吨以上,年增加产值5400万元,增创效益377万元。公司磷铵生产能力从18万吨/年扩大到24万吨/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唐有运同志在长期的工作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分管生产以来,狠抓工艺及现场管理,以产量为目标,以成本为核心,组织开展“百日会战”、“达产达标”、“专项攻关”等活动,新系统生产蒸蒸日上,1997年实现系统连续、稳定、长周期运转;1998年实现“保八争九”(磷铵年产8万吨,力争9万吨)的目标;1999年实现了“达产达标”;2000年又突破原设计生产能力,2001年底2002年初系统生产能力从18万吨/年磷铵扩能到24万吨/年,2004年公司生产能力从24万吨/年扩大到30万吨/年,使公司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步伐。
实践出真知。唐有运同志十分注重总结经验,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其论文《黄麦岭选矿厂、硫酸厂废水综合治理探讨》一文获1997年化工部环保优秀论文奖;《磷酸快速萃取技术在磷铵生产中的应用》一文在《湖北化工》2000年第五期上发表;他领导完善了公司质量体系的科学策划,并组织编写和审定了大量的质量体系文件,健全了公司质量体系,大力推动了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增强了黄麦岭产品的市场信誉,为黄麦岭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于2000年10月顺利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双认证;他还主持编制了公司各岗位的《工艺技术规程》,为规范生产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