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 立即注册 · 取回密码
logo
logo

校友事迹

永不停歇的思想者 从不止步的教育家

——记我校杰出校友襄樊学院党委书记周应佳 周应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记我校杰出校友襄樊学院党委书记周应佳

周应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以来,历任湖北省教委师训处副处长、湖北省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湖北省教委计划财务处副处长(正处)、湖北省教委计划建设处处长、湖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2004年1月任武汉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2006年8月任襄樊学院党委书记。

周应佳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教育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长期担任省级教育计划部门和发展规划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全国同行中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湖北省“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和《中部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3项获省和国家奖励。在国家级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在担任襄樊学院党委书记期间,周应佳不仅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还积极贯彻省政府的文件规定,大力发展地方大学。他认为,地方大学必须服务地方,依靠地方,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地方特色之路,才能谋求地方大学的更大发展。襄樊学院虽然实行“省市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但他的观点是因为学校办在襄樊,因此,首先应该是襄樊市的,然后才是湖北省的、全国的乃至世界的。

他指出,襄樊市自古以来都是政治、经济、军事的战略要地,承接东西,连接南北,是南北东西的文化结合部,也是鄂豫陕交汇区域的最大城市。“十一五”期间,襄樊市更作为湖北省的“一主两副”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大三角之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承担着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职责,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襄樊的区位都十分重要,必须有一所与之地位相适宜的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大学,承担起培养和集聚人才、转化人力资源、积累人力资本、输送高素质人才,为襄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近几年襄樊学院的发展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襄樊市对襄樊学院的期望还有距离,不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谋求学校更快更好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襄樊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在地市州的地方大学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服务地方社会的办学机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与解决重大问题中提高水平、赢得支持。

他还举例说明,在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通过赠地运动而建成的州立大学,一开始就确定了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美国的社区大学也是特色办学的典范,以至于一些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只有拿到社区大学的毕业证,才能在社区找到工作。周应佳将美国的这些成功经验借鉴到办学之中,并受到襄樊学院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对于办在地市州的地方大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周应佳也有他独特的应对方式,一方面,办在地市州的地方大学大都办学历史较短,又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缺乏区位优势,获取信息、师资来源、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面临更多困难。在纵横交错的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这类大学处于劣势,相对竞争力不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当前的一些地方大学办学定位盲目求高攀大,片面追求大而全,缺乏办学特色,呈现畸形发展态势。如何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谋求健康发展,首先要找准学校的位置,确定准确的办学定位和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各级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办在地市州的地方大学的建设发展,真正落实好中央当初实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重心下移的战略决策,在经费投入、招生政策、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促进这类学校尽快提高办学水平,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办在地方,更应该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学校自身来讲,办在地市州的地方大学在办学特色上除了要突出地方性、区域性之外,尤其要坚持学校的特色,要区别于办在省会大城市的重点高校,不要贪大求全,而应寻求特色和差异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市场需要的策略,寻找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的空白点,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要从地方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社会特色出发,确定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要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培养适应地域文化需要的特色人才。结合襄樊学院实际,就是要注重研究楚文化、三国文化、诸葛文化等,在这些地域特色文化领域形成优势;围绕襄樊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旅游、建材等专业,同时加强其他基础学科研究,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形成襄樊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襄樊市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

周应佳还强调,地方大学,尤其是办在地市州的大学,要特别注意强化开放意识。他指出,开放、民主、自由这些都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地方大学大多在这些方面作得不够,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就要有开放合作意识,“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动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就襄樊学院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处诸葛亮故居———古隆中的地理优势,打好“三国文化”牌,利用诸葛亮在海内外的影响,扩大学院的知名度,目前,学院正着手筹建国际学院,争取尽快开通留学生教育,实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

在周应佳思想方针的带动下,经过学习讨论,上上下下对学校的发展取得了共识。各院系、全体教职工思想统一,精神振奋,行动积极。学校中文、政法专业正着手申报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开展“三国文化”与襄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美术学院组织力量,对《三国演义》中发生在襄樊的三十二回故事进行艺术加工,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再现出来;学校设立的鄂西北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组织师生,深入襄樊农村,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这些都是发挥学校人才、智力、专业优势,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行动。

正是有着像周应佳这种不仅具备扎实理论知识,更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并付诸于行动的教育工作者,襄樊学院才会开创如今的佳绩。

一个思考者,他的脚步从不停歇,一直为着教育事业拼搏着,奋斗着。

周应佳不仅从大方向上筹划襄樊学院的发展方向,还从教学细节上做改革。

近年来,周应佳在全校大力推行学生工作“三制”制度,即教师学生工作量制、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和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制,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把育人工作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教授们也当班主任,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有效提升了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院711名专业教师中有267人担任了班主任。去年该院新引进的20位博士,全部担任了班主任。“三制”制度推行后,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育人效果明显改善。这样的“效果”在高水平竞赛和科技活动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据介绍,2008年该院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00多人次,2009年就达到400多人次。

周应佳,一个永不停歇的思想者,一个从不止步的教育家,他,一直在路上。

关闭